chugai

您正在前往外部網站
免責條款
此連結將帶領您離開台灣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之網站;您所選擇的連結網站資訊內容(此網站內的連結、變更、或更新)已不屬於台灣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之負責範圍。台灣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對此連結網站的傳送的資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此連結僅供提供您的方便使用,任一連結皆不代表台灣中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或贊成其網站內容。

開啟連結

2025.07.24

亞洲生技大會: 中外製藥等國際藥廠齊聚 跨領域創新合作 推動健康產業變革

test

昨(23)日,2025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舉辦的創新論壇(Innovation Forum)的Plenary Session 3,以「讓台灣更健康的創新價值」主題登場,由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理事長兼衛采製藥董事長兼總經理胡耀中開場,並匯聚中外製藥、諾華、葛蘭素史克、日本委託臨床研究機構集團CMIC等各大國際藥廠與生技公司,共同分享國際藥廠的成功關鍵研發策略。

test

台灣中外製藥董事長羽原裕二(Yuji Habara)以「科技驅動藥物發現」為題,介紹中外製藥的創新開發技術,他分享,中外製藥聚焦創新小分子與生物製劑開發,2020年7月,年營收達39億美元,市值約370億美元,為日本同業之冠。自2002年與羅氏(Roche)戰略結盟後,營收成長7%,營業利益上升21%。旗下兩款關鍵藥物包含IL-6抗體Actemra,治療肺癌的小分子融合蛋白抑制劑。

羽原裕二介紹,中外製藥擁有五項技術平台,首先是「Recycling Antibody」技術,透過具pH依賴性的結合機制,讓單一抗體能在體內重複與抗原結合,大幅延長藥效時間,減少藥物劑量。該技術已應用於多款產品,並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展現其臨床潛力。

其次,「Sweeping Antibody」技術則解決傳統抗體只能與抗原結合,但無法將其從血中清除的問題,該技術能加快抗原清除速率,提升治療效率,例如GYM329靶向myostatin作用,在臨床前研究中可提高肌肉生成,且劑量低於傳統抗體千倍。正在進行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臨床二/三期試驗、面肩胛肱肌失養症(FSHD)臨床二期試驗、與肥胖症臨床一期試驗。

test

羽原裕二表示,第三項技術「Switch Antibody」為解決免疫治療中脫靶的毒性問題,利用腫瘤微環境內高ATP濃度的特性,來活化抗體,使抗體僅會在腫瘤中作用,降低對正常細胞的毒性,提升安全性與靶向性。STA551與ROSE12兩款藥物正在進行臨床一期試驗。

除了抗體外,中外製藥亦積極開發「中分子藥物」技術,突破傳統小分子藥物遵循里賓斯基五規則(Rule of 5)的設計方式,創造出分子量介於500至1,000 Da的藥物,不僅可跨膜進入細胞,亦保有良好藥物代謝穩定性,填補傳統大、小分子藥物無法涵蓋的靶點空缺。目前有分子量750 Da的AP306/EOS789授權給Alebund,並正在臨床二期試驗,分子量883 Da的口服GLP-1受體促效劑已經授權給禮來,正在進行臨床三期試驗,尚有分子量1437 Da的口服泛RAS抑制劑LUNA18,正在進行臨床一期試驗。

更多資訊
相關聯繫資訊
相關連結
瀏覽更多消息
閱讀更多
上一則2020.04.22

台灣中外製藥 響應世界地球日,植樹清海廢護地球

閱讀更多
下一則2025.07.01

中外製藥歡慶百年 家庭日溫馨登場 200位同仁與家屬共襄盛舉